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时明确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高校协同创新,突破点落在哪?在河北省日前举办的“教育强省雄安论坛”上,来自北京和河北省的10所高校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思考。


(相关资料图)

协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河北有普通高等学校124所,在校生人数177.37万,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然而,大而不强一直是河北省高等教育的痛点,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河北省学科评估结果虽然与上次相比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京津等一些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加强与京津高校对接,积极构建有组织的校际学科发展新模式,共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冯文杰建议,引导和督促省属高校加强与京津高校互动,强化三地高校协同发展观念,以务实高效的校际对接提升河北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论坛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胡宁建议:“京津冀高校通过打造各类教育联盟,加强区域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特色学科共享共建,打破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动态耦合与匹配的体制障碍,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必将有利于各类创新要素更好融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黄武南介绍,他们将积极推动与河北本地高校在材料、冶金、能源与环境、机械、信息等学科领域展开合作,推动构建科技共享机制,强化校校协同。

打铁还需自身硬。论坛上,河北省一些骨干高校的负责人表示,在加强与京津高校合作的同时,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立光表示,该校将实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强化化环生、机械电气材料、纺织服装、决策支持与智能管理、人文艺术、绿色设计等6个学科集群的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强势学科登峰引领、传统优势学科高原隆起、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

“我们将进一步对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京津冀地区高水平院校,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力争在跨校际学科交叉和融合上取得新突破。”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和志强说。

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

“日前,我们与北京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全方位合作意向。”朱立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京津高校优秀师资和条件,比如设立2+2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专业的京津冀实验班,引入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朱立光建议,进一步完善京津冀高校高端人才共享机制,针对高层次人才,在机制上打通双聘互认障碍,补齐河北高校在人才方面的短板。同时,设立京津高端人才引进基金,支持河北高校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的引进。

借北京高校疏解之际,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校对河北高校的对口合作机制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河北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项。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张立杰表示,应以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四所高校为重点,结合高校办学优势特色,建立省属骨干大学与京津高校“学院对学院、学科对学科、专业对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派、教学互评,推进校际图书文献、实验设备、资源数据等共建共享,服务教育强省建设。

冯文杰还建议,京津高校帮助河北高校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指导和帮助河北高校教师进入高水平学术联盟,推荐优秀毕业生到河北高校工作。

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科研合作

高校协同创新,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推进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成果上。京津冀高校应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

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论坛上,张立杰建议,以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契机,建立京津冀高校重大科研平台共建共享机制,支持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创新活力的激发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重点项目,二是重要平台。”黄武南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以及雄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设立一批重点领域科研专项,推动涌现更多“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据了解,北京交通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依托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智能运营和电磁兼容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学校需要广泛地开展校地协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协作,开展联合实验室的组建,行业技术的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的联合申报等,打造学科交叉、开放交流、集成攻关的联合体。”北京交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王洪伟表示。

要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目前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较为明显。加快构建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河北省高校的共识。

和志强表示,河北地质大学将深化与4所北京疏解高校以及其他京津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城乡规划管理、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协同创新,为进一步推动“透视河北”建设、打造京津冀“地学”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等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华)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