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常住人口1034.21万人,比2021年增加8.54万人。经过综合数据梳理记者发现,青岛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十、北方前三、非省会城市之首。


(资料图片)

青岛在近两年能够跻身全国人口增长的顶尖行列,反映出该城市在吸引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是对青岛城市发展和吸引力的肯定,也是该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成果的体现。

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关系

人口的增长成为青岛近年经济腾飞的有力佐证。2022年,青岛的经济总量达到14920.75亿元,稳居全省之首。从2020年至2022年,青岛经济总量占全省首位的比重从16.96%上升至17.06%。

不仅在山东地区,青岛也成为北方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天津市为例,2022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6311.34亿元,位列中国内地GDP30强城市榜单第11、北方城市经济总量排行榜第2;青岛地区生产总值为14920.75亿元,位列中国内地GDP30强城市榜单第13、北方城市经济总量排行榜第3;两城间经济总量差距由2021年的1558.6亿元进一步缩减到1390.59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天津GDP为3715.38亿元,实际增速5.5%;同期,青岛GDP为3503.87亿元,实际增速4.8%;一季度两地的GDP差距为211.51亿元。

在当前经济竞争激烈的年代,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增强城市发展信心的关键所在。而青岛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上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聚焦重点产业链广聚人才

青岛是传统制造业强市,经历了过去十余年的产业调整和转型,曾与上海、天津一起被誉为“上青天”。青岛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和澳柯玛等知名制造业企业。近年来,青岛重新回归制造业初心,并在过去两年中展现出了集中爆发的势头。在产业布局方面,青岛聚焦于24条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七大优势产业链,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链,还有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七大现代服务业。

青岛在企业培育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全市拥有6680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省之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1家,是全省第一、北方地区第三。此外,青岛还拥有3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位居全省之首、北方地区第二。这些企业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为大量年轻人选择青岛提供了动力和理由。据统计,2022年累计引进集聚各类青年人才超过13万人。

城市软硬件不断提升

人口的增加也对城市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岛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网络、市政管网、医疗配套等领域全面升级。根据《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青岛地铁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部开工建设,4号线开通运营,运营总里程达到315公里。顺利实施29个城中村改造,完成318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完成架空线入地207公里。打通42条未贯通道路,新增2.2万个公共停车泊位,16个位于老城区的停车场建成启用。

基本完成60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100公里。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761.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平方米。《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12所,新增公办学位8.07万个;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幼儿园62所。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高校(含民办高校)29所,其中普通高校26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20万人,在校研究生6.73万人,毕业生1.46万人(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究生)。目前,青岛市累计招收博士后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留青率76%。

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适度扩张,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对于这个目标,是一个有挑战性但有潜力的目标。青岛通过积极的发展策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政策吸引力的配合下有望实现,并在人口增长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众网记者 许晨 青岛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