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题: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从首季金融数据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雨  今年一季度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信贷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新增信贷投向哪些领域?下阶段货币政策将如何精准发力?在中国人民银行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详细解析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  (小标题)金融体系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3月份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了长期流动性;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  阮健弘介绍,一季度本就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过去两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均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0%,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也投放较多。由于金融体系靠前发力,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派生的货币相应增加,M2增速较高。  新增信贷投向了哪些领域?数据显示,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  “从借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阮健弘表示,一季度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4.8%,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73万亿元。这表明市场主体的预期有所好转,信心有所恢复。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信贷结构优化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透露,截至今年3月末,17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8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小标题)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继续巩固企稳回升势头,要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0亿元;3月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0.2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9万亿元。  阮健弘介绍,金融体系有效支持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住户经营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均同比多增明显。尽管当前住户存款增加较多,但3月住户存款多增幅度较前两个月明显收窄。  这也从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得以体现: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在回落。“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邹澜表示,当前,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是受时滞影响。  在邹澜看来,金融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  “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邹澜说。  (小标题)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近期,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邹澜当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  据介绍,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大幅加息,考虑到当时我国经济总需求疲弱,人民银行没有简单跟随加息,而是两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累计下行了2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了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  “我国是超大型经济体,必须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自主把握货币政策。”邹澜强调,坚持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为提升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增大了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  据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