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产业“产能过剩”现象,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这些年来总有企业在投资建厂、扩张产能,有的是产能真不够用、有的则是市场营销炒作。空调产业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一些企业的投机也不曾停止,产能不是销量、营销炒作并不代表市场繁荣。

何声||撰稿


(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2023年空调产业新增产能2000万套一事,登上“行业热搜”。引发了不少家电企业,特别是家电经销商的关注。

这一现象受关注背后,是很多家电品类陷入发展低迷时期、很多家电厂商遭遇经营困难、赚钱艰难之际,却让不少人发现:空调行业是不是隐藏着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空调产业的产能扩张,并不代表空调市场规模和用户需求的增长,只是一部分企业的营销手段,以及一部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的产能补充,叠加之后成为今年市场的群体现象。同时,空调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就存在并一直在恶化,还有企业在进行扩张产能是因为个体的需求,而不代表产业的整体走势。最重要的,则是因为产能只是工厂的设计能力并不代表实际的产量、销量,更不反应最终的用户需求量。

源起:不少企业扩张空调产能

2023年市场开局以来,空调产业出现了一轮企业扩张产能的现象,并引发了不少社会舆论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看到,月兔空调在福建宁化基地之外,又在安徽马鞍山建设新基地,不过这个基地已经启动数年,只是因为去年空调市场高温带来的商机,选择在今年空调渠道商家开盘之际再启新基地。此后,包括广东美博旗下的乐京空调,在安徽安庆投资的空调基地也投产运营,由荣事达空调与五星控股旗下的汇通达合作的中汇达空调产业园也在江西共青城投产。

此前的2022年底,品牌授权经营的飞利浦空调,在中国首个产研基地也在安徽滁州投产,接下来包括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也将迎来开工典礼。如果再算上一些“周期性”运营的空调小工厂,业内人士估计2023年空调行业新增产能超过2000万台,最高可能会达到2500万台。

对于这些空调企业扩张产能的原因,刚各不相同。有的就是过去没有生产基地,如今建立自有基地,比如飞利浦空调;有的并不是生产能力完全不够,而是生产基地布局不合理,直接带来的经营成本高,导致万一遇上高温引发的空调销售旺季,时间短、需求旺,一旦原材料供货或者物流运营不及时,就会错过。比如说TCL空调、乐京空调等。

内因:产能与市场不是一回事

对于社会人士来说,看到的只是空调产能早就过剩,但2023年空调产能还要新增2千万台以上,这是不是表明空调市场仍然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对此,家电圈想说,产能不是产量,更不是销量。在今年一批空调企业扩产能背后,不只是他们眼中看到的机会,还有他们会习惯性忽视的巨大风险。

首先,各个空调企业的设计产能,普遍就是一个能力的展示与营销,意在向外界特别是渠道经销商群体们,表明一个发展的信号。很多宣称产能300万台的工厂,一年出货量可能也就不到百万台。原因正是产能是营销炒作,只有产量与销量才是真功夫。

举个例子,有的空调企业一年销售100万台,但工厂产能可能会高达500万台。原因则是,设计产能多是在员工“三班倒”或“两班倒”状态下,按照生产线不停、原材料供应不断等理想状态,实际产量可能也就150万台。将产能转变为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人、市场销售进度、原材料供应、资金等。很多企业就是炒作产能。

其次,空调行业的产能过剩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最近几年“供大于求”商业矛盾一直存在。但今年很多空调企业还是选择了扩张产能,本质上还是“各取所需”。一方面,不少地方都对于空调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充满兴趣,招商引资政策力度大,很多企业也是借助政策东风,以产能扩张作为渠道开盘收款的事件和手段。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通过自有品牌、代工等业务在空调行业谋求发展,必然要通过多地建设基地的策略,解决生产经营的持续供应。

最后,对于空调企业和商家来说,产能扩张已经成为过去,如何将扩容的产能落地,变成市场销售和用户订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手段去探索出路并寻找手段。但是,今年空调市场的走势,很可能不如之前预期的好。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