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飞天梦,今朝一夕圆
他们把古老神话变成了现实
(资料图)
星辰大海,筑梦九天
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他们是无私奉献的科技人才
是默默坚守岗位的航天英雄
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自豪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把个人梦想融入到航天事业中
给时代留下了最美的风景
他作为其中一员见证了
中国航天的辉煌
他是北京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0届校友——盛跃强
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去年底我国空间站终于全面建成。今年又将迎来一个密集的航天发射年,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即将于5月实施发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着繁忙的发射准备工作。盛跃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如今他正奋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航天测试一线,为中国空间站的补给工作努力着。
曾几何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参与国家数百亿的大工程,成为人人敬仰的航天英雄,参与并见证我国航天发射的诸多辉煌时刻。
“母校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
“点火、发射!”2016年9月,随着一声巨响,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央视向全球进行了转播。与此同时,李爱兰老师也正在观看航天发射。
突然,电视画面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发射现场一位接受采访的年轻小伙正好被李老师看到,即便只有几十秒的画面,李老师还是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学生,“这个黑脸的孩子,我一定教过!”她兴奋地说道。
李老师查找了所有校友录,她顺利拨通了盛跃强的电话,这个熟悉的声音让盛跃强也非常兴奋,原来自己一直被学校和老师关注着。每次重大人生节点时,他也同样会想起母校。
2006年的那个夏天,一个青涩的少年踏进了象牙塔的大门,开启了他人生的崭新阶段。至今,他仍能清楚记得李老师授课的内容。最让他期待的还是去清华大学做试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书本知识指引实践课程,同时验证知识盲区。成功组装一台收音机会让他兴奋好几天。
他感慨道,“在母校的学习为我现在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自己每天都在跟无线信号打交道,都能用到李老师教授的内容。”“母校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更是指引我迈向星辰大海的灯塔。”
他现在任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参与完成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如天宫一号、二号,神舟十一号,中国空间站天和一号,货运飞船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的测试任务等。
“成为航天人并不容易”航天技术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盛跃强所学的无线通讯知识只是其中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人并不容易,他还有许多课要补。
他是幸运的。2010年他凭着优异的成绩由学校推荐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实习,从此他与航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实习期间,他详细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暗下决心一定要留下。他每天除了积极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外,还主动向前辈请教专业知识,把学校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用到了航天知识的学习中,一点一点进步成长。他因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岗位协作能力,多次受到单位表扬。
航天发射时间紧任务重,加班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疫情期间,他们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经常工作到很晚,压力很大。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并找到适当的减压方式也非常重要,“睡觉是我们最好的减压方法,每个航天人都会这样说。”盛跃强透露。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载人航天凝聚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与奉献。正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层层把关和默默坚守,才保证了一次次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每次航天发射都很紧张”
航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每次试验都要心存敬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试验万无一失。这就需要他们平时付出数倍的努力,保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因此,航天发射时很多观众会感到振奋,但他们的内心却异常紧张。
航天飞船的相关设备出厂后都会有一个合格的标签,但是在运输过程当中可能会有损耗,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此外,一艘飞船会有几百万个小零件,它不是简单拼装后就能用,不但要测单个的设备,还要测拼装后的电压电流会不会影响整体,会不会有大的耗电量等等。
他所在的团队有60多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第一保证的必须是航天员的安全,第二是设计人员的安全,第三则是航天器的安全,所以他们工作的每一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丝毫问题,成功率要求100%。
因此,他们要进行反复试验,把物理性应用做到极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从单机交付,到总体装成一个船,需要加1000多个小时的电,才会认为它可靠,才能把它送到发射场。“工作较为枯燥,没有耐心,很难做得长远。”他介绍。尽管如此,他一干就是十多年,无怨无悔。
也正是因为这种“压力”和责任心的存在,让他们的工作细致又细致,认真更认真,进而转变成一次次成功发射的动力。“我要无愧于工作服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
“经常错过女儿的生日”
多年来,工作出差对于盛跃强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年多达3个多月。他经常往返于北京航天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和海南文昌发射场。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他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在她最为天真烂漫的时候我却很少陪她。她是4月21号的生日,我已经错过两三年女儿的生日了。”他只能通过视频远远地给女儿唱一首生日快乐歌。
他也希望能和常人一样参与到女儿成长的每一天,“看她长大,看她学跳舞、学游泳、学滑冰”,然而由于工作需要不能随身带手机,女儿想他时打来的电话他经常接不到。下班时已经很晚,他再想给女儿回过去又怕打扰她休息,对此他总是感到很愧疚。
如果在八月份出差,他还会错过妻子的生日。他的妻子目前在北京工作,平时也比较忙,但她非常支持盛跃强,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家庭重担,让盛跃强没了后顾之忧。
在他眼里,妻子美丽又坚强,自己非常幸运,他也总想着好好弥补她们。“等我回去了,定好目标一个个去实现:陪她们逛逛公园,吃个大餐。”
让他欣慰的是,女儿常常以他为荣,“炫耀”自己的爸爸是个航天人。平时小家伙总会眨着眼睛问爸爸一些航天小知识,他每次都会耐心地给她讲解,潜移默化下,孩子的内心已经多了一颗探求宇宙奥秘的种子。
每临航天发射,女儿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她希望能够看到自己最为熟悉的那个身影。出差前他答应女儿参加她四月份的主题班会,给同学们讲解航天知识。这次他可能又会错过,“她长大后一定能够理解”,盛跃强说。
“航天是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产业,作为十几亿中国人中的幸运儿,我们能够从事这份崇高的事业,非常光荣与自豪。”“神舟之父”戚发轫的这句话盛跃强一直记得,他不断勉励自己,把青春、热情和智慧融入到国家的发展需求中去,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科技工作者。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一代代无私奉献的中国航天人锻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今天是第三十个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向全国每一位默默奉献、勇攀高峰的科技人才致敬!
联系电话:
010-82371527
官方网站:
http://www.bcu.edu.cn/xyw/index.htm
请关注“北京城市学院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关键词: